春日郊游,來到霸陵塬下的毛西村,它坐落在灞河南岸寬闊的川道平原地帶,西邊是霸陵墓園,毛窯院村,東邊是毛東村,南邊一公里處便是白鹿原北麓的霸陵塬和原來的三楊坡村。新拓寬鋪設的柏油路從毛西村中間向東直通白鹿原上。232公交車車站就設在毛西村衛生站門口,去市區交通非常方便。
毛西村及周圍村莊遍地都是櫻桃樹,東邊不遠處便是有名的櫻桃溝。南邊半塬上就是陜西電視臺報道過、西安市露天櫻桃成熟最早的三楊坡村。村南有一片建筑工地正在緊張施工,三排漂亮的平房撥地而起,整齊劃一的新農舍部分己經封頂,施工人員說這是為三楊坡村民搬遷建造的新家園。
在毛西村碰到正在開會的三楊坡村民楊選寧,他說這是政府為解決地質災害村莊村民的安置新建的三楊坡村。八三年三楊坡村曾經發生過滑坡泥石流災情,政府為徹底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,去年十一月正式下文三楊坡搬遷到遠離霸陵塬下的毛西村南,政府為三楊坡鄉親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。
和建筑工人交談中得知,這次新規劃的三楊坡新村共有四十戶院落,三條街道,統一規劃,統一施工,戶型面積相同。坐南向北的院落總面積一百八十平米,三室兩廳一衛的室內布局一百二十平米,六十平米的露天院落建有一個室外衛生間。望著嶄新的新房和整齊劃一的新村舍,真為三楊坡村民在政府的關愛下能住上這樣的新居而開心高興。
楊選寧說,今天四個村子的黨員在毛西村召開支部大會。毛西,毛東,毛窯院,三楊坡四村合并,村名叫毛河灣村。區上這次許多村子都在合并。后來聽村民說過去這里就叫毛河灣村,有所學校還叫毛河灣小學。查找資料后得知毛河灣是毛東、毛西兩村的統稱,隸屬灞橋區席王街道辦管轄。明朝洪武年間有毛姓人在灞河河灣處居住,得名:毛河灣。清嘉慶《咸寧縣志》記載為:毛家河灣?!秲煽h續志》記載為:毛河灣。在縣治東二十五里毛河灣灞水上有毛河灣橋 。每歲修、拆,與光泰、水腰同。按:灞水有橋四:曰毛河灣,曰灞橋,曰光泰廟,[曰]水腰村。僅灞橋為石橋,馀皆輿梁。
1949年分為東西兩村。西邊簡稱:毛西村;東邊簡稱:毛東村。毛西村轄4個村民小組,現有農戶267戶,1063人,其中勞動力700多人。全村耕地面積1000余畝 ,毛西村西,有漢霸陵,為漢文帝陵寢,有時寫作灞陵。灞,即灞河。因霸陵靠近灞河,因此得名。當地人稱為“鳳凰嘴”。位于西安市灞橋區霸陵鄉毛西村西,因其外形酷似埃及金字塔,被國外漢學家稱為“東方金字塔”。西漢以后,關中迭經戰亂,歷代帝王陵寢被盜掘一空,灞陵是最后遭劫一座。
毛東村位于毛西村東南,本村背靠白鹿原風水寶地,修建有氣派的漢陵公墓。本村面向灞河,在河道中曾發現距今3400萬年前的灞河西安犀下頜古生物化石。
原來毛河灣有著如此動人的歷史故事,有著國內外有名的歷史文物右跡,歷史皇家墓園的遺址充分證明毛河灣是一塊世代相傳的風水寶地,如今市政府統一部暑,實行農村統籌改革,恢復毛河灣這一歷史傳統村名,順應了歷史的傳承,再現當年的古老記憶與傳說,村民們說,改的好!我們村還叫毛河灣村!
離開毛西村,步行上行去霸陵塬,看到滿山坡的櫻桃己經長到花生粒那么大,象一顆顆綠色寶石繁密的掛在樹上隨風輕輕地搖曳,仿佛告訴我們,今年又是一個豐收的好年景。
這里已經到了原三楊坡的地界,抬頭向塬頂望去,西面靠溝邊的坡地綠色植被己經被鏟除,新修的梯田順著臺塬直通塬頂,幾輛小轎車停放在梯田里,不少人正在那里拿著工具忙碌著,原來通往那里的田間土路如今也已變成新鋪好的水泥路。從村民口中得知,這是四個村子利用臺塬荒坡地正在修建的公墓。以后毛東,毛西,毛窯院,三楊坡的親人安葬統一安置在新公墓。毛河灣村剛成立,統籌規劃已經開始,公墓為平川節約了大量的可耕地,也為當地環保創造了有利條件,政府郊區鄉村改革的優勢已經顯而已見。三楊坡的村民們說,這次搬遷合并,政府給我們辦了件大好事,眼下櫻桃馬上成熟了,從新村址到老村址的路要是早點修就好了,我們采摘櫻桃就更方便了。
延伸閱讀:
縣委常委、常務副縣長王聰林點評龐光鎮及爐西村創先爭優活動開展情況